1、人的形象大为丰富,数量增多,出现了武士、侍从、伎乐、舞人等各种不同社会地位的形象,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前进了一步,雕塑手法逐渐摆脱程式化,形象写实、生动。
2、雕塑材料的使用更加广泛。青铜、金、银、铅、陶、玉、石、牙、骨、木等不同质材各尽其长,而且出现综合使用的趋向。各种材料的制造工艺也有新的发展,如青铜工艺分铸、焊接等技艺的发展,失蜡法的应用,错金银等镶嵌技艺的风行,使作品的制作竞求奇巧华美。
3、主要有偶人和作为器物装饰的人形支架、器座及小型佩饰等。偶人又称相人、像人,以青铜、陶、木等不同材料做成,其中主要是俑。春秋后期俑在各地普遍出现。铸铜人物雕塑陶俑主要有山东郎家庄1号东周殉人墓所出的6组,女俑多作舞姿,脸部削成斜面,以黑彩勾出眼、眉,胸部丰满,衣裙曳地,施红、黄、黑、褐色条纹。男俑披巾,手中持物。由于烧制火候极低,大多已残毁。